月季开花次数少是什么原因?
发布时间:2023-05-09 22:23:17 来源:老周说三农


【资料图】

月季是蔷薇科蔷薇属落叶灌木,别名四季花、长春花、胜春等。呈藤状或蔓状,花色丰富,花香浓郁,花开四季不断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花色有红、粉、黄、白、橙、紫、镶边色、原色、表背双色等等,十分丰富,月季被称为花中皇后,适应性强,耐寒耐旱,容易种植,是城乡人们喜爱种植的一种观赏植物。

月季花的适应性强,喜光,需要温暖的气候和湿润、肥沃的土壤,PH6—7,大多数品种最适宜的白天温度15—26℃,晚上10—15℃,冬季气温低于5℃开始休眠,能够耐零下15℃的低温,高于30℃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进入半休眠状态。要求每天有6个小时以上的光照。如果种植在阴湿的地方,枝干纤细,叶发黄,花朵小,开花少,花的颜色淡并且没有光泽。月季花在发芽和孕蕾时期需要的水分比较多,开花时期需要更多的水分,因此要保持土壤湿润,空气相对湿度在75—80%。

月季花只要气候条件适宜就会开花不断,如果条件达不到月季的要求。那么开花次数就会减少并且花朵小,要使月季花能够开花不断就要了解月季花生长需要的基本条件,只有达到月季花生长发育需要的条件,月季花就会开花不断。要使月季四季花香艳,必须根据每个品种的生态习性搞好光、热、水分、气的调节,搞好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管理工作。影响月季开花次数少的原因有哪些?怎样养护才能满足月季的需要呢?

一、温度:要使月季四季花香艳,必须根据每个品种的生态习性搞好光、热、水分、气的调节,搞好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管理工作。月季对温度比较敏感,入冬后要在10℃以下的低温环境存放40多天渡过休眠期,然后放 12—16℃下生长,最后变成在16—25℃条件下正常开花。如果冬季能够维持白天温度在25℃,晚上保持15℃,每天光照不少于5个小时,那么冬季也能够不断开花。

二、水肥:月季生长期长,花期也长,开花次数多,每次开花都需要消耗大量的养分,月季是需肥量大的花卉之一。氮、磷、钾肥缺乏可以影响月季生长发育,月季花枝、叶细小,薄、发黄,枝条软、弱,月季抽发新枝缺乏营养,勉强抽发的枝条细弱,花芽不能分化,自然花少。要加强月季的水肥施放,要掌握“间干间湿”的原则,就是干了浇透水,等干后再浇透水,不干不浇水。无论大、小盆每天都要浇水一次,注意雨天不浇水并且要雨后倒水,以防花盆积水。为了保持盆内土壤疏松透气,每隔10—15天松盆土一次。

月季花期消耗肥料量大,一般10—15天追肥一次,盛花期可以用0.2%的磷酸二氢钾或者0.05%的硼酸液等作根外追肥。盆花的施肥原则是:春夏季施肥,秋冬季少施或者不施。大花多施,小花少施或者不施。健壮植株多施,病弱植株少施或者不施。蓓蕾期多施,开花期少施或者不施。换盆土时施,新栽植株不施。

三、修剪:许多养月季的爱好者忽略了给月季枝条的修剪,舍不得下重手修剪,造成月季越开花越少。要加强月季的修剪工作,注意枝条的更新,一般月季的修剪分为生长期修剪和休眠期修剪。生长期修剪采用的方法有抹芽、摘蕾、摘心、剪梢和除残花等。休眠期修剪对养分损失小,可以按照造成型要求对大枝等进行修剪,并剪去病虫枝、枯枝、交叉枝、重叠枝、下垂枝、过密枝、纤弱枝、基部的萌蘖枝、干上整形带以下的萌发枝等。然后根据品种特依造型的需要分强、中、弱等不同程度进行修剪。对自然放任树及老弱树就要进行更新复壮修剪。

重视月季生长期的修剪,对生长势比较弱的植物株和盆栽大花月季品种,一般实行强修剪,剪去全株的三分之二,只保留2—4个主枝。对长势中等、树形枝条均匀并且容易抽条的品种采用剪去全树的二分之一的方法。对一些生长势强的植株剪去全株的三分之一。盆栽一年生小苗新梢长到30厘米时,剪去三分之二左右,不到30厘米的剪去多余二分之一,太小的植株暂时不修剪,任其自然生长。

四、换盆:月季生长发育迅速,每年必须换盆一次,三年生以上植株每年只翻盆不再换盆,或者经过更新修剪后改为地栽。

五、光照:月季花的养护切不可以长期在没有光照的地方放置,如果长期在无光地方养护,月季萌发的枝条上的芽会因为无光而变成黄芽,因此,月季花必须放置在有阳光的地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