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据财政部部长刘昆近日访谈内容,今年要在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的要求下,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落实到积极财政政策的加力提效上。
作为研究人员,我们注意到,在对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及宏观经济形势的官方解读当中,有一个比较值得引起重视的概念“基数效应”,而对基数效应的理解,对于理解今年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说法至关重要。
基于基数效应观察,我认为它是至少包括三个层次的。
第一个层次是基数效应对宏观经济增长如果受到经济效应的影响。在这个切入点上考虑的话,经济稳增长的压力实际上是趋缓的,因为有低基数效应的存在。所以,简单匡算一下,宏观经济增长的压力趋缓的原因是低基数效应下,能够以比原来少一点的工作量来达到一个相对比较合意的增速目标。比如,我们可以按照单年5.5%来匡算一个GDP,按照两年平均5.5%来匡算一个GDP,低基数效应的额度就可以反映出来了。
第二个层次是如何在基数效应视角下看待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落实。宏观经济当下面临的情况是“三重压力”,在“三重压力”基础上,财政政策要切实发挥效力,就涉及可用空间考虑的问题。可用空间的考虑如果结合基数效应这样一个概念来理解,不难看到,要达到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目标,可用空间是收缩的。换言之,赤字率显然是要承压的。
这里面我们还要考虑一个附加因素,那就是去年3月政府预算报告当中提出的赤字率2.8%,当时我也写过一个报告的解读,注意到政府的预算报告里提到一个跨年度预算调节资金,有了这笔资金之后,总体的打进去的量实际上相当于赤字率抬高了1个百分点。2021年赤字率是3.2%, 2022年赤字率数面上看是2.8%,考虑到里面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那么实际上达到3.8%的支出水平,但是今年这个特殊因素没有了,再叠加上第二层次基数效应导致的可用空间收缩,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判定赤字率是要承压的。
第三个层次是基于比重视角的观察,跟当下市场各方特别关注的规模直接相关。而基于基数效应来分析这个规模的拟定,核心就在于对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与宏观经济增长幅度之间关系的预判是怎么样的。从目前地方开始陆续发布的数据来看,各地对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与宏观收入增长幅度关系的预判并不一致。那么拿到总体层面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或者说去判定财政收入总体的增长幅度是很关键的。在我们如何看待财政收入整体的增长幅度的基础上,回归到第二个层次里,才能更好理解今年如何看待赤字率和赤字规模。
总体展望,今年定优于去年,目前已逐渐呈现出一个反弹式复苏的态势,值得共同期待。
(作者苏京春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财政部宏观人才库入库专家,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特邀研究员。本文据作者在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2022年第四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发言整理,观点不代表作者所在机构。)
-
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白等两个月却没收到货?亚马逊回应“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白等了两个月却没收到货。”近日,消费者赵先生向《中国消费者报》投诉,称他通过亚马逊购物APP下了两笔订单,在等待两个月后订单均被强制取消。
-
广东省消委会发布二手车买卖合同示范文本为配合广东省推进“阳光二手车”工作,促进二手车流通行业健康发展,推动经营主体树立诚信经营理念,规范二手车交易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国家卫健委: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最后一公里”有望打通3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等六部门共同提出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
-
2022年1~2月房企拿地榜出炉:冠军碧桂园近日,中指研究院公布了2022年1~2月房企拿地(金额)TOP100榜单。令业内惊讶的是,除了品牌房企名次“乾坤大挪移”,榜单内还冒出了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新面孔。
-
这个春节,世界同庆中国年(环球热点)1月31日在芬兰赫尔辛基街头拍摄的舞龙表演。马蒂·马蒂凯宁摄(新华社发) 1月21日,联合国邮政管理局在纽约发
X 关闭
X 关闭